首页 | 水产新闻 | 独家专题 | 渔商阿里 | 渔资团购 | 水产人才 | 市场行情 | 水产技术 | 对虾网 | 会议展会 | 水产视频 | 水产论坛

企业推广

  • 资讯
  • 技术
  • 产品
  • 企业
  • 招聘

搜鱼高级搜索对虾  罗非鱼  金鲳鱼  草鱼  石斑  泥鳅  黄鳝  海参  小龙虾  鳗鱼  大闸蟹  

中国水产论坛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水产技术 > 养殖技术 > 鱼类 > 病害防治 > 正文

虹鳟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症状及防治

发布时间:2010/11/24 16:24:23  来源:网络  编辑:谢雪琴 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(0)
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
核心提示:传染性胰脏坏死病(IPN)是虹鳟鱼苗、幼鱼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病毒性鱼病。病原是IPN病毒,其感染力在水中可保持230天以上,在泥浆中可保存210天,在完全干燥条件下也能保持4周。
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    传染性胰脏坏死病(IPN)是虹鳟鱼苗、幼鱼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病毒性鱼病。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[病原] 病原是IPN病毒。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有极强的抵抗力,其感染力在水中可保持230天以上,在泥浆中可保存210天,在完全干燥条件下也能保持4周。对氯仿(50%)、乙醚(50%)、酸(pH3)不敏感。在pH3酸性溶液中经30分钟其感染率仍为100%,在56 ℃下经30分钟尚不能灭活,在60℃下经1小时才能灭活。 IPN病毒在4℃-25℃内增殖,在15℃-20℃增殖较快。在4.5℃时病毒复制受到抑制。 

   [症状与诊断] 本病在临床上可分急性型、亚急性型和慢性型,虹鳟鱼苗往往在开食后2周左右开始发病,较大的鱼苗受到感染。初期症状表现为体色发黑,摄食不,各鳍条充血或受操作,流动迟缓,多数鱼苗肛门拖着粪便。初期症状出现后,病程来势迅猛,很快出现大批死亡。鱼苗中大的个体开始死亡,继而濒死鱼旋转狂奔,上下窜动,很快就死亡。一日死亡率可达10%,累计死亡率高达50%-100%。 病死鱼腹部(特别是前胃部附近)膨大。解剖观察,肠道内无食物而充满透明或乳白色粘液,肠壁松弛无弹性,呈卡他性炎症。胃幽门部出血。胰脏呈点状出血,病鱼组织切片观察,胰脏组织细胞严重坏死,此外肝、脾、肾组织也有坏死病坏。 体重1克以上的幼鱼,多为慢性型病例,死亡速度较慢。外观症状可见腹部膨大,眼球突出,鳍条其部出血,病鱼体色发黑,游动缓慢,摄饵不良等。 本病可采用直接或间接进行诊断。直接法是用血清学方法检查鱼体中有无抗体。但是此法结果不稳定。

   [流行与危害] 本病广泛流行于北美、欧洲和亚洲各国,是世界性鱼病。在我国山西省某虹鳟养殖场于1986年和1987年有过二次大流行,造成90%的虹鳟稚鱼死亡。东北地区也有过流行。该病主要危害溪鳟、虹鳟、克氏鲑、红克鲑、银大马哈鱼、枇杷鳟、红大马哈鱼等鱼苗和幼鱼。开食后2周-3周的鱼苗发病率最高,往往属于急性流行,死亡率高达50%-100%,而20周龄以上的幼鱼一般不发病。 此病常在水温10℃-15℃时流行,10℃以下或15℃以上发病少,而且病情较轻,死亡率低。发病后残存未死的,可数年以上用到终身成为带毒者,并通过粪例、鱼卵、精液排出病毒,继续传播。
编辑:谢雪琴 访问人次:10514 关键字:虹鳟鱼,  >>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
免责声明: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观点。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和有效性,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,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发表评论
用户昵称:

评论内容:
滑动完成验证:
 

品牌推广

咨询:0779-2029779

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

农聘-水产人才网

猎弧英雄

虾青素

强肝

手机版水产门户网

随时,随地,伴你身边!

水产前沿广告

海洋与渔业

图文推荐

更多

最新病害防治

更多

红法活体虾青素

KY.COM

更多

热点推荐

更多

关于我们 | 企业推广

会员服务 | 网站动态

联系方式 | 友情链接

付款方式 | 网站地图

服务专线:0779-2029779

传  真:0779-2030003

邮  箱:bbwfish@163.com

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--水产门户网

KY.COM版权所有
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

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桂B2-20050073

X

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