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虾简介
斑节对虾(Penaeus monodon)俗称鬼虾、草虾、花虾、竹节虾、斑节虾、牛形对虾,联合国粮农组织通称大虎虾(Giant tiger shrimp),是对虾属中最大型种,发现的最大个体长达33厘米,体重500~600克,深受欧美等高端市场的欢迎。广盐性,能耐高温,对低温的适应力较弱。离水后干露于空气的耐力很强,可以销售活虾。我国南方沿海可以养两茬,该虾生长快,适应性强,食性杂。
分布区域:日本南部、南朝鲜、我国沿海、菲律宾、印尼、澳大利亚、泰国、印度至非洲东部沿岸均有分布。
斑节对虾喜栖息于沙泥或泥沙底质,昼伏夜出。盐度适应范围为5~25,而且越接近10生长越快。适温范围为14℃~34℃,最适生长水温为25℃~30℃,水温低于18℃以下时停止摄食,水温只要不低于12℃,就不会死亡。杂食性强,对饲料蛋白质的要求为35%~40%,偏肉食性,有一定的残食性和攻击性,贝类、杂鱼、虾、花生麸、麦麸等均可摄食。虾苗在池塘养殖80-100天,体长可达12-13厘米,体重达25克左右,一般亩单产200-400斤。
今年白对虾价格一路下跌,而斑节虾价格仍然稳定,许多养虾户将被迫选择斑节对虾养殖,近日正大也推出金刚虾新品系,也刺激部分养殖户的兴趣,斑节虾养殖仍然存有巨大风险,养殖户必须理性选择。
斑节虾,中国育苗技术自八十年代初从台湾引进行,养殖大获成功,曾是华南沿海的主要养殖品种,当时种虾主要来自非律宾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印尼等东盟国家。九十年代中期,受白斑病毒病害影响,养殖成功率达不到百分之五,甚至百分一也达不到,该品种养殖自1993至1999年几乎是半停止,自从2000年白虾在中国大陆推广后,传统斑节虾养殖被白虾代替,精养已极少,仅仅用于大面积土塘混养。
但近几年来,非洲引进的海捕野生斑节亲虾,被中国苗企自起名称(斑节王、黑金刚、非洲斑节虾)都是非洲海捕虾,与以前养殖的新加坡、马来西亚斑节虾一样,并不是人工改良过的品种,仅是海区不同,所以经过近几年各地养殖,抗病力与传统养殖斑节虾几乎无异,同样受到白斑病毒感染后几天会大量死亡。
去年,小编跑了广西、海南、广东养殖斑节虾传统地区,发现去年中早茬放养的斑节虾,成功养殖出大虾的极少,部分放养至4—5公分出现死亡,在某些咸水地区,三分二选投养斑节,去年几乎死齐,没有虾能上市,近几年少见。自非洲斑节虾引进以来,曾有少量地区养殖一遍红,给养殖户信心,但这品种经几年养殖检验,养殖户并没有真正从这条虾上发家致富。传统斑节虾该有的病它全有,白虾有的病它也有,养殖户选养时必须要注意,同时斑节对虾业界仍然公认海捕时,已天然纳精达Ⅵ期的母虾用来催产的后代长速还可以,换壳后人工交配的二代长速下降,甚至变成长不大的铁丁虾,相信养殖过斑节虾的业主有体会,多年来许多养殖户因拿不到好苗而亏本。人工交配技术进步,海捕斑节虾已能人工多代交配,而海捕纳精斑节虾,产出优质虾苗达不到产量10%,养殖选择时必须高度注意。
同时斑节对虾并不是市场的大宗养殖品种,在市场上一般作为高档虾类销售,供应链并没有南美白对虾那么完善。南美白对虾无论什么规格都有人收购,而且流通很快。斑节对虾对上市的规格要求一般在30头/斤以上,才能收获较高的利润。这同时也延长了养殖周期,增加了养殖风险。很多养殖过斑节虾的人应有同感,规格小于30头/斤,很难找到虾中。
斑节对虾白斑病毒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点
白斑综合病杆状病毒复合体,该病毒侵犯的组织广泛,可谓全身性感染,包括皮肤上皮、消化系统上皮、淋巴器官、触角腺等,受感染的虾死亡率高。
患此病的虾活动力下降,在池边慢游或伏卧,不摄食,空胃,反应迟钝,体色正常或变为暗褐色,病虾的头胸甲易剥开,腹部容易揭开而不连真皮。
斑节虾白斑病
病虾甲壳上有白色圆点,以头胸甲处最为显著,严重者白点连成斑。病虾第二触角大部分折断。鳃发黄、肿胀、肝胰腺肿大、颜色变淡、糜烂,可在几天内大批死亡。
环境条件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。24―28℃的水温条件下易发白斑,因此北方初夏、秋季,南方水温较低的第一茬即春末至夏初和第三茬的冬初易发此病;此外天气闷热(南方寒潮,冷空气南下或台风过后),连续阴天、暴雨,池中浮游生物大量死亡,水色变清,池底水变坏均可诱发该病。
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治此病,以防为主,定期施用含碘剂,内服与外泼抗病毒中药制剂,保持水质良好稳定,增加营养提高病力和免疫力,经常注意底质,沸石粉和微生物制剂。
水产门户网小编:斑节对虾养殖近几年有小热潮,主因是非洲野生种进入中国大陆,加上苗企大力宣传,但通过几年实践再次证明,斑节虾作为精养品种仍然有难度,适宜土塘疏养,大围鱼虾混养。
发表评论 |
咨询:0779-2029779
随时,随地,伴你身边!
图文推荐
最新独家报道
KY.COM
热点推荐
X